“数”说从检之路
人物简介:李丽,女,1986年10月14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也于兰州大学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鄂托克前旗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
数字对人们来说有很多种意义,它代表时间记录我们所经历的过往,它代表符号标注那些值得记忆的人或事,它也代表希望和目标激励前进的步伐……7年或许只是一个数字、一段年龄、一份记忆,而对于我这样的基层检察官来说,确是我走过的意义不凡的从检之路,当然我还将秉承初心继续在检察干线上迈向下一个、下下一个、更多个7年。
“1”种热爱 公平正义是始终如一的追求
数字1,是开始更是坚持。2015年我初入检察院就进入公诉部门工作,经历机构改革成为第一检察部,7年我在办案一线、第一检察部践行公平正义始终如一,也许这就是坚持的力量。7年来我负责办理的刑事案件涉及刑法中的42类罪名,办理案件数超过400件,在一个个案件办理中我逐渐成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我办理了刘某某、陈某某等人恶势力集团犯罪案件,第一时间主动提前介入,通过阅卷、研判、讨论等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办案提出继续侦查方向,最终对涉案28人、130余卷、2000余份文书、500万余字案件顺利起诉从而达到有效打击犯罪的目的。我想这些数字的背后不仅仅是付出,给我更多的是收获,在面对犯罪嫌疑人人数众多时有序组织开展审查工作中我收获了,在多人又涉及多罪、不同人员之间又构成共同犯罪认定中我收获了,在疑难复杂案件庭审应对中我收获了,这些案件的成功办理,不仅增加了我对办案履职的信心,更加增进了我对这份检察事业的热爱。
“2”份责任 用心护“未”释放检察温情
在我们的文化里“双”代表美满,很有幸在履行刑事检察职责的同时我认领了另一份温暖的责任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坚持法度,不失温度,在未检工作中我始终践行着,用爱来感化每一个失足的未成年人,用爱温暖每一个受伤的未成年人。犹记得人生中收到的第一面锦旗,那是外省市一位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监护人在收到期满后不起诉决定后表达的感谢之意,该失足未成年人因一时贪念骗取他人钱财,在了解孩子学习、生活以及家庭情况后,觉得要挽救这个孩子,我结合案件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帮教考察计划,每次听到监护人反馈“孩子最近在学校表现很好、学习也有进步”,这些同样也给予我温暖,我感动着继续前行。作为学校法治副校长,时刻将法治阳光背在行囊中,将这些法治种子散在校园每个角落,几年来我组织参与法治宣讲50余场次,参与聆听的师生、家长3000余人,疫情期间主动联系新媒体制作线上法治课堂,法治宣传从不止步。
“3”重效果 忠诚履职为民担当永葆检徽闪耀
法律概念上“3”为多、为众,其实办理案件更要注重“多”重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之统一),因为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关系到当事人的生活、家庭,关系到司法之公平正义。在办理的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了解到被害人未得到赔偿心存怨愤而嫌疑人因一时冲动也有忏悔之心,于是我主动联系双方当事人及家属,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双方最终达成赔偿谅解协议,嫌疑人也伏法服判,既化解了社会矛盾又惩处了犯罪,既实现了法律效果又兼顾了社会效果。案件虽“小”,却能体现检察“大”作为。有时候在想,错案不是简简单单的“出错的案件”而是“被延误甚至改写的人生”,为了避免这些我们检察人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着每一起案件每一份证据,我们用检察人的执着、厚重的检德负重前行。
7年法学专业学习+2年执业律师+3年刑事警察+N年检察事业,在司法战线上从事这些年的法律工作,在法治进步的巨浪中,我不断成长。作为检察人,在每个加班审阅案卷的日子里,体会着肩上的职责和使命,我无怨无悔。冰冷是我们的外壳,法不容情、法外有情,我要说检察人是有温度的,我们从事的也是有温度的事业,我们的监督检察正是一个个的法律关怀、法律警示,让每个人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始终坚持。
青春是有限的,检察事业是常青的,我将以无限的热情融入自己热爱的坚持的且平凡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行……